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一苦二甘三回味 苏东坡喝茶照见宋人生活美学

以茶的方式打开苏东坡,重新发现东坡世界的清欢秘境。6月29日下午,知名茶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周重林携新书《和苏东坡吃茶》作客苏州上书洲书院,围绕“以茶的方式打开苏东坡”主题与读者茶友分享交流。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的一面镜子。《和苏东坡吃茶》作者周重林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欢”。

苏东坡这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茶在他的生活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对茶饮有着怎样的理解与讲究?宋代士大夫互赠的豪礼竟然是茶?将近两个小时的分享,周重林为现场读者茶友娓娓而道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惊喜新趣的东坡世界。

周重林认为,茶对于苏东坡是一生的滋养。”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这三道茶,很像大理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最后至无味之味。黄州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惠州有回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到儋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暮年已至,茶味已尽。

“通过阅读苏轼,我发现如果喝茶的同时不会写作,即便是喝了一辈子茶,你也只是茶繁衍的一种方式而已。茶通过你,繁衍出无数杯茶水。如果你会读书写字,那就变成,通过文字,你找到新的繁衍方式。”“现在读到与苏轼相关的书,要是少了茶,我就会愤愤不平,怎么可以这样?尤其当我读到苏轼被当作美食家,有酒有肉却没有茶的时候,更是心疼得不行。比起茶来,酒在苏轼生活里要淡很多。”周重林表示。

谈到江南文人茶的话题,周重林特别强调,苏东坡是到了江南后才形成了独到的日常吃茶美学。端午节的那天,苏轼招待朋友在扬州西塔寺喝茶,茶品是建茶,水是禅智寺的蜀井水,茶器是方丈室内自备的。于是苏轼感慨茶好,环境好,人好,一日三绝。江南美学家胡仔由此总结出影响深远的宋代生活美学三不点:悦目的茶色,手感好的茶器,寒冽的泉水,懂茶人就在你对面。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香满怀,一时幽趣,不与俗人言。“苏轼融入江南吃茶圈后,也为当地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他茶具像石瓢以及东坡提梁壶,至今还在影响着茶人日常。”

周重林,知名茶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被《光明日报》称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著有《茶叶战争:茶运与国运》《茶之基本》《宋茶:风雅与腔调》等,其文章多次入选全国高考和各地会考、联考的试卷。擅长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考察,研究具有独创性的魅力。 孟正中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