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卢仝的经典茶诗《七碗茶》赏析_描写茶叶功效与作用品茶的诗句《七碗茶》

在中国茶诗领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卢仝七碗茶》(又称《七碗茶诗》、《七碗茶歌》)。卢仝在中国茶诗创作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古往今来无第二人。下面茶诗网带您来一起赏析这首描写茶叶功效与作用品茶的诗句《七碗茶》。

《七碗茶》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注释
1.喉吻润:喉中感到滋润。
2.孤闷:孤单烦闷。
3.枯肠:比喻才思枯窘。
4.不平:不公平。
5.肌骨:泛称身体。清:清爽。
6.仙灵:神仙。
7.腋:胳肢窝。
8.习习:微风吹拂貌。
9.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
10.归去:到蓬莱山去。

《七碗茶》译文
喝第一碗茶时喉中感到滋润;第二碗消除了心中的孤单烦闷;第三碗感觉自己才思枯窘,开始搜寻思考新的学问;第四碗喝出轻汗,不平的牢骚,随汗散尽;第五碗神清气爽;第六碗能与神仙沟通;第七碗喝罢,感觉自己超凡脱俗,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

《七碗茶》赏析
卢仝从“一碗”到“七碗”讲述了茶叶的功效与作用,形成品茶的清新灵动,诙谐幽默之趣跃然于眼,而在“七碗”后,有一句自然延伸段,让卢仝终于大声疾呼出“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的心中梦想,这恐怕应该是所有茶人的梦想,是否能实现?悬念就在于此。而恰恰是这一碗到七碗的精彩绝唱,从而把品茶的审美升华到精神领域,由此也确立了《七碗茶》在中国茶诗中的地位。

《七碗茶》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第二部分,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分为三个部分:茶的物质层面、茶的精神层面和茶农的苦难场面,《七碗茶》讲的便是茶的精神层面,下面我们来看下这首完整的关于茶的诗句。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注释
1.走笔:疾书。孟谏议:即孟简,字畿道,唐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以北)人。进士擢第,官至谏议大夫,元和六年出任常州刺史及越州、襄州、睦州等地刺史。
2.日高丈五:指天已大亮。
3.军将:低级武官。周公:周武王之弟,各旦因封地在周,故称。惊周公:惊起睡梦。
4.口云:口说。一作“口传”。
5.白绢:采用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
6.缄:书信。宛见:好像看到。
7.手阅:亲手收检。月团:即茶饼。
8.闻道:听说。入山里:上山采茶。
9.蜇虫:藏在泥土中过冬地虫。
10.天子: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
11.百草不敢先开花:这里是夸张的笔法。
12.仁风:温和的风,即春风。暗结:暗暗形成。蓓蕾:花蕾含苞未开的花。这里指茶芽。
13.黄金芽:最早发出的一些茶芽,颜色微黄。
14.摘鲜:采摘新鲜的茶芽。焙芳:烘焙茶叶。封裹:把焙干的茶叶包裹起来。
15.至精至好:极好的茶叶。不奢:(茶叶数量)不多。
16.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此指皇帝。王公:皇帝下面的高级官员。这句是说茶叶供奉皇帝之余就该献给王公。
17.山人:卢仝自称。
18.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19.纱帽笼头:纱帽罩在头上(不是当官的所戴之乌纱帽)。
20.碧云:形容汤色碧绿。
21.白花:指茶汤的饽沫。陆羽《茶经.五之煮》:“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
22.者为沫,后者为饽,轻细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
23.喉吻润:喉中感到滋润。
24.喉吻润:整个口腔内充实着茶汤。
25.破孤闷:打破原本孤闷的心情或环境。
26.搜枯肠:指茶汤穿插下肚。
27.文字五千卷:神思敏捷的联想出满腹书卷学问。
28.尽向:全部都从,沿着。
29.毛孔散:随汗散出。
30.肌骨清:神清气爽。
31.通仙灵:形容人的思想升华到更高的层面上。
32.司:掌管。下土:大地,指人间。
33.地位:境地。
34.苍生:旧指百姓。
35.颠崖:高峻的山边。这句是说许多人因采茶而可能从颠崖上掉下去而丧生。
36.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译文赏析
第一部分(茶的物质层面):
从“日高丈五睡正浓”到“何事便到山人家”,写的是军将受孟谏议之托来送书信与新茶,信中提到:最新的阳羡茶每年都要赶在清明节之前送到皇宫,以备宫中“清明宴”之用。 “摘鲜焙芳施封裹”,最好、最新、最嫩的茶叶制好封存之后,马上送达皇宫, 剩余的才是王公贵族享用,而后作者感慨道:好茶、新茶什么时候才能到这些种茶的山人家呢?
第三部分(茶的精神层面):
一碗润喉;二碗解闷;三碗下肚后,竟引发出满腹书卷学问之奇想来了;四碗喝出轻汗,不平的牢骚,随汗散尽;五碗身轻放松;六碗灵骨姗姗,飘然若仙。七碗喝罢,不得了啦,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
第三部分(茶农的苦难场面):
从“山上群仙司下土”到“到头还得苏息否?”,写蓬莱山上的仙人管着土地上的事物,那么他们是否知道百亿万的茶农,每日在山崖上辛勤地劳动,茶农为献贡茶所受的苦,有何人知晓呢? 作者在蓬莱仙境为孟谏议替这些茶农问:这种辛苦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茶农何时才得以歇息?

作者卢仝简介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河南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韩孟诗派重要人物。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