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贵州名茶湄潭翠芽传统制茶工艺详解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分为:采青、摊青、炒青、摊凉、复炒、复凉、粗筛、辉锅、精筛九大制作工序,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下面茶诗网来具体了解下湄潭翠芽的加工步骤和工艺。

1、采青

湄潭翠芽以清明前采摘的茶最佳,明前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2、摊青

摊青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时间约3到5小时,摊青的目的是未来让湄潭翠芽中的水分蒸发少部分,约8%左右,使茶叶变得柔软,有利于下一步炒青。

3、炒青

炒青,又称杀青,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固定其茶叶内在品质,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茶叶含水量蒸发约60%时,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炒青时间约15到25分钟。

4、摊凉

将炒青后的湄潭翠芽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5、复炒

复炒不同于首炒,复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继续做形和失水,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

6、复凉

将复炒的湄潭翠芽重新摊平摊凉散热,约1个小时后进行辉锅。

7、粗筛

筛选主要目的为将品质好的茶与品质差的或杂质分离。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末。

8、辉锅

辉锅不同于炒青,主要目的是为了干燥,及将湄潭翠芽再次定形,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

9、精筛

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正是因为如此繁琐的加工工艺,才造就了这绿茶中的名品。

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茶农与制茶师傅的汗水与智慧,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完美的追求。在精筛之后,湄潭翠芽的成品茶便展现出了它独有的魅力——色泽翠绿鲜活,形如雀舌,香气高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匀整明亮,仿佛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春天的气息。

为了保持这份珍贵,包装贮藏环节同样不容小觑。湄潭翠芽多采用密封性良好的铝箔袋或铁罐进行包装,既保证了茶叶的新鲜度,又防止了外界异味侵入。贮藏时,还需置于干燥、阴凉、避光处,确保茶叶品质长久保持。

湄潭翠芽不仅仅是一种茶叶,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品一杯湄潭翠芽,仿佛能穿越至那云雾缭绕的茶园之中,感受那份清新与宁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它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刻。

正是这样一份匠心独运与自然馈赠的完美结合,让湄潭翠芽在绿茶界中独树一帜,成为众多茶友心中的挚爱。每一次冲泡,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茶香袅袅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