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描写一年四季采茶的诗歌《采茶曲》赏析

普洱茶文化是高原大山的文化,多样民族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积淀的文化。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关于普洱茶的采茶歌,我们来领悟古诗中的普洱茶文化。

《采茶曲》
清·黄炳堃
正月采茶未有茶,村姑一队颜如花。
秋千戏罢买春酒,醉倒胡麻抱琵琶。
二月采茶茶叶尖,未堪劳动玉纤纤。
东风骀荡春如海,怕有余寒不卷帘。
三月采茶茶叶香,清明过了雨前忙。
大姑小姑入山去,不怕山高村路长。
四月采茶茶色深,色深味厚耐思寻。
千枝万叶都同样,难得个人不变心。
五月采茶茶叶新,新茶远不及头春。
后茶哪比前茶好,买茶须问采茶人。
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
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元。
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
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
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
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
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
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
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
织劆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
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今朝。
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
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
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元。

《采茶曲》注释
(1)未有茶:诗中指没有茶可采,因为茶在正月里还没有发芽。
(2)春酒:春季酿制的或春季酿成的酒;也指民间习俗,春节时宴请亲友叫吃春酒。
(3)胡麻:亚麻,一种农作物。
(4)茶叶尖:鲜嫩的茶芽。
(5)未堪:不堪,不可,不能。
(6)茶诗网:古今中外茶诗交流第一平台。
(7)玉纤纤:洁白纤细貌。形容美人的手。
(8)骀荡:使人舒畅的(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
(9)卷帘:诗中指将遮风的卷子卷起。
(10)大姑小姑:泛指村中的女性。
(11)头春:指春天的第一批茶,即清明节之前采摘的茶,诗中指农历二月的茶。
(12)拣工夫:诗中指将茶叶中的茶梗、大叶、黄叶等杂物挑拣出。
(13)檀郎:夫君。
(14)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15)织素:将丝织为绢帛。
(16)朔风:北风。
(17)负却:辜负了。
(18)兰房:高雅的居室。
(19)霄:云彩,天空。
(20)傲霜:本意为不为寒霜所屈。

《采茶曲》翻译

容颜如花般的少女成群结队的在正月里去采茶,发现茶树还没有发芽呢。少女们荡了秋千之后,去买回来了春天酿的新酒,醉倒在亚麻上弹起了琵琶。

二月再去采茶时,发现茶树已经发出了鲜嫩的茶芽,少女的芊芊玉手没有劳动过,显得洁白纤细。暖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使人倍感舒畅,但农户们还是没有将冬天遮风寒的帘子收起来,怕的是仍有余寒。

五月采的茶,是重新长出的鲜嫩茶叶,但这新茶的滋味香气,还是抵不过二月的头春茶。春天采摘的头春茶,都比以后每批采的茶质量好很多,如果你想买茶的话,肯定要问采茶的人,这样才能知道什么茶最好。

冬月的茶园中,茶叶都已经凋零,昨夜刮起了寒冷的北风,没想到今天又刮起来了。不用早早起床去采茶了,不然辜负了这居室外的月光挂在高空。

《采茶曲》赏析

这是清光绪年间景东郡守的黄炳堃所做的一首采茶歌,此《采茶曲》四十八句,情感真切,生动明快,语言流畅,朗朗上口,地方特色突出,特别是写出了景东十二个月不同的采茶令和茶叶生长特点,犹如12幅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的采茶写生画,散发着普泻茶文化古色古香的浓郁气息。

诗歌写出了采茶人、拣茶人、买茶人、饮茶人不同的情感及其心理状态,诗中既有纪实之,又有哲理之言,“秋千戏罢”写出了采茶人的闲情逸致和欢乐的采茶生活。

“不怕山高村路长”负却兰房寒月霄”写出了采茶人“不畏山高路远和险阻的精神,道出了茶农的朴实生活和困苦,它为以后人们研究景东地区人们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三普洱茶的社会历史意义普洱茶的社会历史意义包括茶业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饮茶方式的精神内涵,业包含了有关茶领域其他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作者黄炳堃简介

黄炳堃(公元1832年—1904年),字笛楼,别号迂道人,广东新会县邑城人。清末岭南派琴家,黄炳堃精于琴,对诗古文辞、考据之学及金石书画亦很精通,曾取嵇康“抗心希古,任其所尚”之意,著《希古堂文集》。黄炳堃曾在云南作官,清光绪年间曾在云南西南部的景东担任郡守一职,于是将岭南琴风传到了云南,对当地的琴学有较大的影响。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