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茶诗65首之《煎茶赋》赏析

宋代士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文人生活中有不少雅兴反映于诗,造成了宋诗中人文意象密集的现象,咏茶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内容。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信息量很大的品茶的诗句

《煎茶赋》

宋·黄庭坚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醪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碗之勋者也。

余尝为嗣直瀹茗,因录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绝。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或曰无甚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

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或济之盐,勾贼破家,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参伊圣之汤液,斮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垩。去藙而用盐,去桔而用姜,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靡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

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作,温齐殊可屡歃。如以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石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

《煎茶赋》注释译文
(1)涧松:涧谷底部的松树。
(2)宾主:宾客和主人。
(3)水茗:水和茶。
(4)茗碗:茶碗,茶杯,喝茶用的茶具。
(5)瀹茗:煮茶。
(6)建溪: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其地产名茶,号建茶。因亦借指建茶,知名的建茶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等。
(7)双井:茶叶名字,双井茶,产自江西修水。
(8)日铸:山名,诗中指日铸茶,今称日铸雪芽,产自浙江绍兴。
(9)辛螫:悲痛,残害。
(10)罗山:地名,诗中指罗山茶,产自四川味江。
(11)蒙顶:山名,诗中指蒙顶山茶,产自四川雅安蒙顶山。
(12)都濡高株:茶叶名字,又称都濡高枝茶,产自四川泸州。
(13)纳溪梅岭:地名,诗中指纳溪特早茶,产自四川泸州纳溪。因每年二月就开始采摘,故称“特早茶”。
(14)压砖:茶叶工艺,诗中指压砖茶,又称藏茶、紧压茶。产自四川夷陵。
(15)火井:地名,诗中指火井茶,产自四川邛崃。
(16)兔褐:兔毛布,黄黑色。
(17)鱼眼:指水烧开时冒出的状态。

《煎茶赋》赏析

《煎茶赋》是黄庭坚在四川宜宾的作品。诗中写了自己对茶的认识与感慨。从诗词中可看出,黄庭坚不仅爱茶,而且对饮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调,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动的描述,对当时全国各地名茶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四川所产的四川味江的罗山茶,“严道之蒙顶”、都濡高株茶产于黔阳(现四川泸州)、“沪川纳溪梅岭”、四川夷陵的压砖茶、“临邛之火井”评价很高,很是喜爱。

《煎茶赋》中反映出他通过梦说表明他在追求人生的梦想,他需要通过这些典故来艰难地曲折地表现自己心中那淡淡地哀愁,也表现出诗人浪漫的情怀。黄庭坚的诗较少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也较少对蒙受的不公正待遇发出直接的抗争。从黄庭坚的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不与社会抗争的诗人形象。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下,他韬光养晦、落于现实。但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因此他的诗赋晦涩难懂,典故很多。

作者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