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80首之《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赏析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中国的历代诗词文人,几乎无不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宋代大文豪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更是嗜茶如命。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苏轼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子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北宋·苏轼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茶诗注释
(1)巾冠: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
(2)晚凉:在傍晚凉爽的天气中。
(3)睡馀:读音[yú],睡余,谓睡醒后。
(4)齿颊:牙齿和两颊,泛指嘴巴。
(5)舣舟:舣船,舣舶。停船靠岸,船停靠岸边。
(6)晞发:晒发使干。
(7)东轩:指住房向阳的廊檐。
(8)康济:安抚救助。
(9)茶诗网:中外古今茶诗交流第一平台。
(10)此身:我虽身在。
(11)医治:人体患病的医疗过程。
(12)外物:身外之物,外界的人或事物。
(13)无方:指不得法;方法不对,没有办法。
(14)风流二老:宝觉和圆通二位长老。
(15)还往:往来。
(16)归期:指归来的日期。

茶诗翻译

这是一首描写品茶悠闲的诗句,茶诗的大致意思是:傍晚的天气愈加凉爽,沐浴后要抓紧穿上衣服;睡醒后感觉口中还残留着茶汤的余香。我停靠在江河北岸的小船,什么时候才能横渡水面;我只能坐在向阳的廊檐下悠闲的晒晒头发。

在治愈我自己上有特殊的方法;但在治疗别人上,却什么方法都没有。宝觉和圆通二位长老经常往来;我归来的日期却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

茶诗赏析

苏轼这么个茶痴,对于茶,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诗中描写苏轼在睡前喝茶,然后喝着喝茶就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发现齿颊之间还残留着茶香。啜一口清茶,口吐芬芳,余香久久不会散去。

茶诗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

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清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他曾到(茶诗网http://www.teapoems.com)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新颖豪迈,善用夸张比喻,别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作豁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迈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