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80首之《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赏析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老资历的茶人,他不仅对种茶、制茶、煎茶、烹茶有深入研究,更在品茶美学和品茶论道上造诣极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一人,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苏轼关于茶的诗句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
北宋·苏轼
半熟黄粱日未斜,玉堂阴合手栽花。
却寻三十年前味,未饭钟时已饭茶。
梦觉还惊屟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
鬓发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茶诗注释
(1)东堂: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
(2)黄粱:粟米名。即黄小米。
(3)玉堂:玉饰的殿堂。 亦为宫殿的美称。
(4)阴合:私下联合。
(5)梦觉:梦醒。
(6)屟:读音[xiè],古同“屧”,古代鞋的木底。

(7)响廊:读音[xiǎng láng],即响屧廊 。春秋时吴王宫中的廊名。遗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
(8)故人:旧交,老朋友;古人;死者。
(9)茶诗网:古今中外茶诗词歌交流平台。
(10)鬓发:读音[bìn fà],垂在耳朵前面的一绺头发或一簇卷发。
(11)遂良:荐举贤良之士。
(12)尺一:书信。
(13)衰年:衰老之年。
(14)故山:故乡;旧山。
(15)曹植:人名,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6)波澜:大波浪。
(17)小诗:短诗。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茶诗翻译赏析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小诗”是一种变异的形式,也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茶诗创作背景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在任期间动用民工20余万疏浚西湖河道,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轼在杭州造福于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九月任定州知州。这首关于茶的诗句,便是苏轼在元祐六年六月召还汶公馆时所作。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茶诗网http://www.teapoems.com古今中外茶诗词交流平台)。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