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茶诗80首之《和子瞻煎茶》赏析

煎茶之法创自茶圣陆羽后,在整个唐代风行不衰,自此开启了茶的时代。但一个文化体系的形成,不止于开启,更需要传承与发展,宋代便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唐代开始出现的散茶,到了宋代使得民间的茶风更为普及,而宋朝开明的鼓励经商的政策也让茶坊、茶肆等经营场所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让茶走向世俗。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北宋年间描写斗茶茶诗妙句

《和子瞻煎茶》
北宋·苏辙(苏轼的弟弟)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独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
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争茶不知势。
又不见,
北方茗饮无不有,酪椒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斗,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庐归去炙背读文字,
遣儿折去枯竹女煎汤。

《和子瞻煎茶》茶诗注释
(1)子瞻: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2)百不堪:要怎么完成一百件事情呢。
(3)芳甘:芬芳的香气和甘甜的味道。近代作家顾随在《送嘉莹南下》中提:蓼辛荼苦觉芳甘,世味和禅比并参。
(4)西蜀: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
(5)谙:读音[ān],熟悉,精通。
(6)君不见:你没看见那……
(7)闽:中国福建省的别称。
(8)倾身: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
(9)茶诗网:古今茶词茶诗交流第一平台。
(10)争茶:斗茶,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1)茗饮:茶饮,喝茶。
(12)酪椒:乳酪和花椒。
(13)倦游:游兴已尽。
(14)煎汤:用水加热煎汤。

《和子瞻煎茶》茶诗翻译赏析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说明了古人对烧水沸腾次数的重视度。一沸如鱼眼的水,相当于弹珠般的水珠,温度大约85℃,适合冲泡不发酵茶或微发酵茶,如绿茶、白茶、黄茶。二沸涌泉连珠的水,温度90-95℃度,适合冲泡中低发酵的乌龙茶类。三沸时,腾波鼓浪,水面滚动不止,这时温度在100℃以上,以冲泡重发酵茶最佳,如黑茶。

“争茶”,又名斗茶、斗茗、茗战,即比赛茶的优劣。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苏辙的兄长是苏轼,两人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且两人都十分爱喝茶,苏轼关于煎茶的诗句有《汲江煎茶》、《试院煎茶》等。

作者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辙的诗词代表作有《种兰》《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省事》《快哉此风赋》《寒雨》等。

版权归茶诗网所有,任何形式转载,均需注明版权与本文链接http://www.teapoems.com/song/4431,违者必究!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