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80首之《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赏析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老资历的茶人,他不仅对种茶、制茶、煎茶、烹茶有深入研究,更在品茶美学和品茶论道上造诣极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一人,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苏轼关于品茶心境的诗句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
北宋·苏轼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茶诗注释
(1)笋箨:读音[sǔn tuò],指笋皮。
(2)风流:指风度,仪表。犹遗风;流风馀韵。
(3)二老:伯夷、吕尚两个有声望的老人。后常用来指同时齐名的两位老人,也泛指两位老人。
(4)雪芽:满身白毫的鲜嫩茶芽。
(5)阳羡:古县名,现为江苏宜兴。
(6)乳水:如乳汁般美味的茶汤。
(7)惠山:地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下辖区。
(8)竹簟:读音[zhú diàn],竹席。出于唐·元稹《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9)茶诗网:古今中外茶诗交流第一平台。
(10)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11)应容:应接的仪容。
(12)缓急:舒缓与紧急。
(13)闾里:读音[lǘ lǐ],乡里。
(14)桑柘:读音[sāng zhè],桑木与柘木。指农桑之事。

茶诗翻译赏析

阳羡雪芽,属不发酵绿茶类,原产于江苏省宜兴南部太湖之滨的群山之中。阳羡雪芽茶的茶叶命名是根据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诗句而得之。东汉未年,就已有宜兴生产茶叶的记载。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进贡著名。唐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旧宜兴属常州)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和尚送来"阳羡茶",李栖筠会集宾客品饮。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

伯夷,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茶诗创作背景

苏轼一生曾四次到过阳羡,留下的著名诗词有《菩萨蛮·阳羡作》《桔颂帖》《阳羡国山碑怀古》《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等。而这首茶诗并非是苏轼在阳羡而作。

这是一首和韵胡宗愈的七律茶诗,苏轼与胡宗愈有着长达30余年的深厚友情。只要重逢,两人便在一起饮酒品茗吟诗,畅谈理想,展望未来。两人虽都身居皇宫,均为朝廷大臣,但他俩都厌倦官场的争斗,向往获得自由身,早日享受淡泊的田园诗意生活。两人情投意合,欲共圆一个归居常州之梦。

这首茶诗便是苏轼已决心最终定居毗陵(常州汉代时名),可惜不久胡宗愈死在任上。虽然胡宗愈已去世,庐里之约已成空谷之音,但苏轼仍如季子冢树挂剑,生死相守,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践诺了“毗陵之约”,最终归老胡宗愈的家乡常州。

胡宗愈,字完夫,宋代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举进士甲科。元祐中官至礼部尚书,迁吏部。工书,尝重刻汉石经于锦官(今成都)西楼。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仕途极为不顺,但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诗词中描写茶的代表作有:《月兔茶》《行香子·茶词》《寄周安孺茶》《汲江煎茶》《试院煎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等。

版权归茶诗网所有,任何形式转载,均需注明版权与本文链接http://www.teapoems.com/song/4484,违者必究!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