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80首之《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赏析

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心中,佳茗似佳人,宛转解音,可以清心,可以忘忧,更可以品禅悟道。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一首苏轼描写品茶论道的诗句妙语。

《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

北宋·苏轼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水调歌头》茶诗注释
(1)枪旗:比喻鲜茶的外形,由茶芽和嫩叶组成,芽尖细如“枪”,茶芽旁的嫩叶开展如“旗”。
(2)先魁:第一,为首的,居第一位的。
(3)建溪:水域名称,福建省闽江的北源,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
(4)雀舌:茶叶外形。如雀舌般鲜嫩的茶芽。

(5)紫云堆:诗中指建溪茶的一种紧压外形,如团形、饼形。
(6)黄金碾:古代茶器。唐宋以喝末茶为主,需要将成品茶放入碾中碾碎。
(7)尘埃:飞扬的尘土,飘浮于宇宙间的岩石颗粒与金属颗粒。
(8)龙团:茶叶名称,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9)茶诗网:古今中外茶诗交流第一平台。
(10)凤髓:茶叶名称,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1)点将:指戏曲中主帅对将官点名分配任务,比喻叫出人名要他做什么事。诗中指点茶。
(12)兔毫瓯:即兔毫盏,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
(13)霎时:读音[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
(14)舌头回:回甘。
(15)唤醒:促醒;弄醒。
(16)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
(17)从事:古代官名。
(18)蓬莱:指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山。

《水调歌头》茶诗翻译

这是一首关于采茶的诗句,更是一首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子,茶词的大致意思是:

已经下过好几次春雨了,昨夜的一声雷结束了这场连绵的春雨,唤醒了沉睡着的万千茶树。茶树争相长出了鲜嫩的茶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致,建溪的春色占据了第一位。采取这茶树枝梢上的如雀舌般鲜嫩的茶芽,将茶芽带着天地玉露和云雾烟气一同碾压捣碎,按压成紫色的茶饼。轻轻掰下几块茶叶,将其放入黄金碾中轻轻碾碎,只见空气中弥漫着绿色的烟雾颗粒,十分优美。

陈年的龙团茶,才是真正的青凤髓茶,给我煮上一壶好茶。一口饮下兔毫盏里的美味茶汤,马上感觉齿颊之间回甘强烈。使我的好友青州从事精神百倍,困乏疲劳全无。感觉自己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

《水调歌头》茶诗赏析

苏轼在这首《水调歌头》茶词中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等描写的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词的上片写采茶、制茶:经过几场春雨,再响过阵阵春雷。只见建溪(地名,位于今福建省)茶树争相吐翠、蓬蓬勃勃,在春色中分外抢眼。这时,采摘下最鲜嫩的茶芽,带着露水和雾气将其揉制,结成一团团如紫云般美丽的茶饼。再轻轻地用黄金碾碾开,这时会飞扬起细细地绿色的茶末。

我们从这首水调歌头可看出,在大文豪苏东坡的眼中,采茶制茶的过程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词的下片写点茶品茶:“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都是苏轼对茶的称呼。他点了茶,喊一声,给我泡上来。词人的豪放性情随着“点将来”三个字流露无遗。“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接下来轻轻地啜一口茶,立刻有难以言说的美好滋味在舌尖回荡。词人禁不住赞叹:这神奇的茶啊,将我从沉睡中唤醒,帮助我战胜了百万睡魔。神奇的茶啊,让我的两腋习习清风起,我如同长上了翅膀,飞上蓬莱仙境了。

“龙团”,茶名,宋代的一种茶饼,始制于丁谓在福建做官时,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

“凤髓”,茶名,指青凤髓茶,古代一种名贵的茶,产自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境内),在《红楼梦》《大观茶论》《续茶经》《渔家傲》《和竹垞御茶园歌》《阳春曲·赠茶肆》《水调歌头·阿谁煎凤髓》等作品中均有描述。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是苏轼所称赏的品茶情境。北宋文人所饮的茶系半发酵制成的茶饼,饮用前先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倾入初沸的开水,于是水面涌起白色的泡末,宋人好为斗茶,即在凭此白色水线比试茶艺高低。北宋蔡襄在《茶录》认为饮茶当用建窑茶盏,一因其胎体粗厚能以手捧持,一因其最能衬映白色茶面。这种说法也为宋徽宗《大观茶论》所认同,所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即指黑釉兔毫盏,因此今福建建阳的建窑窑址中发现盏底有“供御”、“进盏”字样的残件,显示其产品亦供宋代内廷使用。带铭刻的建盏有多种字样,如本器者尚未之见。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引自茶仙卢仝的《七碗茶》。当苏东坡淋漓尽致的喝完茶汤后,感觉自己超凡脱俗,两腋习习风生,要飞到蓬莱山去了。七碗茶歌的全文为: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水调歌头》创作背景

元丰2年(公元1079年)12月苏轼被贬谪,元丰3年(公元1080年)2月初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元丰4年(公元1081年),苏轼将黄州城外的东坡50亩田地开垦出来后,还在这里建了一幢房子。因为是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他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作为匾额。后来他还不辞百里,去大冶讨来了茶种,种在雪堂边,并作下《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的诗词名作。

大冶的桃花茶也因诗人的名气而扬名千年,但有关诗人到底乞茶种于何地的争论,也历经千年而不得结果。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四川眉山人。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东坡的茶诗茶词代表作有《安国寺寻春》《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汲江煎茶》《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等。

版权归茶诗网所有,任何形式转载,均需注明版权与本文链接http://www.teapoems.com/song/4626,违者必究!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