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80首之《种茶》赏析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茶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品茶、煎茶、磨茶,甚至还栽种茶树。在东坡《种茶》一诗中,他描写了自己如何移栽一棵老茶树的过程。下面茶诗网带您赏析这首关于茶的诗句

《种茶》
北宋·苏轼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种茶》茶诗注释
(1)旅生:野生,不种而生。
(2)俱:都,全。
(3)茨棘:读音[cí jí],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
(4)尚未:至今未曾;还没有。
(5)蒙翳:读音[méng yì],遮蔽;覆盖。
(6)交构:亦作“交媾”。阴阳交合。
(7)天公:天。 以天拟人,故称。
(8)紫笋:茶名,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9)茶诗网:古今中外茶诗交流平台。
(10)孤根:独生的根。
(11)土软:肥沃疏松的土壤。
(12)弥旬:满十天。
(13)连阴:连续阴天或连日阴雨,遮荫相连。
(14)遂茂:茂盛;旺盛。
(15)戢戢:读音[jí jí],密集、聚集。
(16)鸟咮:读音[niǎo zhòu],星宿名。柳宿的别称。
(17)千团:诗中指数以千计的团茶。
(18)百饼:诗中指数以百计的饼茶。
(19)何如:如何,怎么样。
(20)囿:读音[yòu],指古代帝王的皇家园林,一般为打猎,或者宴饮得场所。

《种茶》茶诗翻译

苏轼的这首茶诗将移栽茶树的过程描写的惟妙惟肖,茶诗的大致意思是:茶树生长在松树林中,与荆棘什草间错生长,茶树衰老,树身矮小,树根稀少,仍有强盛的生长活力。

在春天雨后,移栽于白鹤岭肥沃疏松的土壤中,连续十多天的阴雨天气,移栽的茶树逐渐成活,并生长出了茂盛的茶芽。

由于茶芽数量少,无法加工,只能采摘以闻其味。大量产茶供于官府,小量产茶供私人买卖。我的园中所产之茶,只能供我自己品尝。

《种茶》茶诗赏析

苏轼对茶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品尝,煎茶,磨茶,甚至还能栽种茶树。在《种茶》一诗中,他描写了自己如何移栽一棵老茶树的过程。百年老茶树,已经被遗弃,但苏轼却选择了一个春雨如油的好时节,将其移到了自己的园中。在他的细心呵护下,老茶树重现活力,长出了上好的茶叶。

“紫笋”,茶名,又称顾渚紫笋,紫笋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茶圣陆羽著《茶经》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顾渚紫笋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唐代广德年间至明洪武八年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

“团茶”,产生于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始制于丁谓任福建官员之时,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

《种茶》创作背景

苏轼对于种茶是很有经验的。茶树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

苏轼在贬官黄州时,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和“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云:“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四川眉山人。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东坡的茶诗茶词代表作有《安国寺寻春》《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汲江煎茶》《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等。

版权归茶诗网所有,任何形式转载,均需注明版权与本文链接http://www.teapoems.com/song/4650,违者必究!

广告也精彩